金秋九月,在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新景镇,漫山遍野的茶园郁郁葱葱,长势喜人,又迎来秋茶采摘好时节。茶农们穿梭在茶园,双手飞快地在茶树上舞动,大把大把的鲜叶被装进背篓,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。
盯着夏秋茶延长产业链
“尝尝这个新鲜的秋茶,味道不错哦!”正在茶园里忙碌的村民侯年胜停下手中的活,将刚刚摘下的茶叶嫩芽递给笔者,茶叶入口,初为涩苦,后为甘甜。
“先苦才能后甜,种茶也是这个理。种茶是我们增收致富的好路子,我家有5亩茶,每年光是种茶收入就有2万余元。现在是采摘夏秋茶,每亩收益又能增加30%左右。”侯年胜笑着说。
据资料介绍,新景自古出好茶、出贡茶,茶叶种植历史悠久,可追溯到唐宋时期,姚溪贡茶便是乌江沿岸茶叶的“金字名片”。
新景镇有13个村(居)127个村民组,目前累计发展生态茶园3.2万多亩,是沿河县四个万亩茶叶乡镇之一,覆盖9个行政村76个村民组,人均有茶园面积近1.5亩。
沿河农业农村局局长冯天友介绍,茶产业是沿河发展生态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,但大多数茶企只做春茶,夏秋茶的产量高,但产值不高,以前一直被当成“废叶”修剪。今年,县农业农村部门将目光放到“夏秋茶”上,力促延长茶产业链,提高产业增加值。
“夏秋茶茶叶较为粗糙,市场价格较低,但生长速度快,采摘周期长,产量远远高于春茶,采摘的鲜叶经过杀青、揉捻、做形等系列工序成成品或半成品,销往外地。”新景镇党委副书记、镇长刘承大说。
据介绍,春茶茶青价格高时每斤能卖到80元,而夏秋茶价格没有春茶高,以前只能老死枝头,不仅没有收益,还增加了管护成本。如今,茶农把“废弃”的茶叶卖到茶企,在管护好茶园的同时还能再增加一笔收入,大大提高了发展茶产业的积极性。
“我早上7点起床做家务,9点去采茶,一天能采五六十斤,工资都是现采现卖现结。”65岁的侯彩霞一边说着一边去签字领钱。“以前一年只收一次春茶,现在可以收几次,茶叶不烂在茶园里,几个季节都可以挣钱。
73岁的村民黄碧英说,以前这里只生产春茶,做完了就没得活做了,现在老板收夏秋茶,不仅自己可以卖茶叶,还可以到基地打工,只要勤快,有活干就有钱拿。
刘承大告诉笔者,茶叶是当地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,现在秋茶也可以增收了,村民们的积极性都特别高。
引进茶企业提升增加值
新景茶叶资源丰富,富含锌硒,茶品质高,深受顾客喜爱。过去,由于技术和销路问题,再好的茶叶只收一季春茶,其他就变成了废叶,茶农收入受损,综合效益不高。
为了破解这一难题,沿河县招商引进“锦溪茶业”落户新景,由过去一年采一次,变成了现在采四五次,大大提高了茶农收入和种茶积极性。
锦溪茶业负责人李劲强来自中国茶业之乡湄潭,湄潭很多村家家做茶,人人懂茶,为了做大产业,李劲强跨界发展,将目光放在了新景这个茶业大镇。
“通过收购夏秋茶,将以前的旧叶变废为宝,实现‘三赢’即茶农增产、群众增收、企业增效。”李劲强说,截至目前,已收购秋茶10万余斤,发放劳务费113万元。
刚收购的新鲜茶叶被送往全自动生产线上加工,工人忙而有序,各司其职,经过一系列工序,将鲜叶加工成成品或半成品。
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,小型自动化生产线已无法满足市场需要。为改变这一现状,李劲强投入500多万元升级改造设备,进而提高效率、增加产值,实现从半自动化到全自动化、从粗制到精制的质的飞跃。
“新设备已调试完成,已经在生产,升级制茶设备是为了提高茶叶产品的竞争力,随着吞吐量加大,工作效率与产值也会提升,对于员工来说,工作也更加轻松。”李劲强说。
今年是锦溪茶业收购秋茶的第一年,在打开秋茶销路的同时,也提振了茶农茶企的发展信心。
李劲强告诉笔者,生产夏秋茶,对来年春茶生长也有好处。茶谚有云:“头茶不采,二茶不发,头年不采,二年不发”。茶不采不发,越采才越发。所以,只要加强茶园的肥培管理,采摘夏秋茶,既让企业收获利润,也让百姓鼓起钱包。
“新景镇种植茶叶历史悠久,依托独特的土壤、气候及地理环境,这里出产的茶叶凭借醇厚的口感和馥郁的香气已声名远传。”李劲强对自己的产品充满信心,通过秋茶深度挖掘茶叶的潜质,以便创造出更多的产品类别,不断丰富和满足市场需求。
在锦溪茶业的生产车间,笔者看到陆续有茶农背着秋茶鲜叶前来交售。经过装筐、称重、登记后,茶农当场就领到了钱,一天的辛苦劳作有了收获,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
提高下树率促进再增收
通过收购夏秋茶,新景镇茶园的综合利用率得到了大大提高,仅收购夏秋茶一项,人均增收可达到2万余元,曾经无人问津的“废叶”,摇身一变成为“金叶”,夏秋茶成了出口茶中的“香饽饽”,既充分提高茶资源利用率,也带动了茶企茶农再增收,让一片叶子“再富”一方百姓。
大力发展夏秋茶,不断提高茶园下树率,让绿色产业释放长效“红利”,为新景茶产业注入新活力,同时也为新景作为传统茶产区推进乡村振兴增添强劲动力,从而走上“百姓富、生态美”的发展新路。
一片叶子成就一个产业,富了一方百姓。从新景发展茶产业证明,绿色发展不是‘钱袋子’与‘绿叶子’两者选其一的抉择,而是要走出一条生态美、产业兴、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。
“新景凭借地理优势和茶叶品质,持续提升茶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,如今新景茶早已香飘四方。我们将通过实现生产方式绿色化,形成乡村振兴绿色产业链,从而推动绿色现代化发展。”新景镇党委书记刘丹顶说。
为持续发展状大生态茶产业,进一步提高茶农收入,新景镇积极争取东西部协作资金500万元,建成锦溪茶叶加工厂。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,引进优质茶企落户投产。同时争取财政衔接资金105万元,通过“直补到户”方式为茶农提供肥料、绿色防控等物资,有效提高茶农茶企规范管护茶园的积极性,建成高效示范性生态茶园。
沿河副县长薛琳告诉笔者,沿河茶叶栽培历史悠久,是产茶重点县。截至目前,全县发展茶园总面积15.8万亩,其中投产茶园14.48万亩,能实现产量1.38万吨,实现产值近14亿元,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“发展理念,已在沿河干部群众眼中形成共识,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沿河最鲜明的底色和最宝贵的财富。
锦溪茶叶加工厂、贵州新景生态茶业、姚溪志飞茶业等茶企每年都要带动茶农增收1000余万元,较往年相比,该片区茶农今年的茶青产量及收入已实现翻番,切实带动茶农持续稳定增收,为全镇生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和“强村富民”三年行动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。
“目前,秋茶采摘已在我县新景、谯家等乡镇开展,效益很好,下步将全面实施升级发展,进一步提高茶叶下树率,带动茶企和老百姓更多增收,持续推动全县生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,为更好实现‘强村富民’提供产业支撑。”薛琳说。
来源:梵净云天、北京茶世界
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